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》教学反思
由于本课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较多,所以学生较为熟悉。基于这种情况,我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。先讲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,然后介绍了中国的漫长的“复关”和“入市”之路,最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“全球化”的“双刃剑”现象。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全球化的形成过程,再次点明本单元的主题。
但是,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发现了问题。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思路不够开阔,论点明确,但常常是论据不足。私下了解了一下,恍然大悟,我们很多同学由于学习忙,已有半年没有看过电视了。我不赞成“死读书”,但现实证明我们的历史学习现在真成了“纸上谈兵”。大量的学习任务使孩子们没时间看报纸、看电视,对外界没有什么了解,通过老师和家长“二传”的东西毕竟有限。又想马儿好,又想马儿不吃草,即使高考考了高分,想必能力也有限吧。
本课内容条理清晰、易于理解,学生很熟悉。所以,我采取老办法,放手给学生,由学生分组准备,由学生讲给自己听,我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。
三组同学各自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代表,分别介绍了三个重要的经济区域集团。三个同学共同的优点是:都使用地图教具,知识点归纳清晰完整。但也暴露出同学们的最大不足:学习的被动性,只是局限于课本和《世纪金榜》的相关内容。对于我布置下去的问题没有人去查阅,尤其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状况一概不知。
我有些愠怒,现在的孩子(甚至包括很多好孩子)怎么这么懒,没有一点积极的求知欲望,总喜欢吃现成的,老师给什么就拿什么,从来不去认真地思考、主动地探求。一些孩子有时间上网玩游戏,却懒得去查阅一些学习资料。其实,这两年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,很令人担忧啊!
到底是怎么了?我陷入沉思。理性一点分析也许有这样几种原因:一、当前教育的现状造成的。学生普遍学习任务重、压力大,久而久之,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。二、教师因素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方法,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方法论。三、家庭教育因素。部分家长对待学习的功利性,直接影响孩子。四、大量教学参考材料进入课堂,答案满天飞,助长了孩子的惰性。五、形式化教学还大量存在,一些老师的所谓公开课、研讨课,没有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。就是正常教学,为了完成教学任务,也不可能留给学生大量的思考问题的时间。所以,容易导致学生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。当然,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,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大家一起努力。
|